第三卷 第一章 与唐心虹的午后(5/7)
如果那一天我没有和思滢到那座浸润透了丁香花香的广阔庭院里面,偏巧搭救出了韩晶晶的话,我绝对不会认识她的,如果那样,或许几十年后,在天堂里(更有可能是在地狱)上帝他老家会惋惜地告诉我:“你的生命原本会为某一刻而改变,可惜你错过了。”
后来我又知道,她是一个寂寞、幽怨的……
我喜欢那些曾经经历过不幸福的,她们把
感隐埋很
,因而懂得细细品味,她们的眼神里有让
难以抗拒的魅力,那是忧郁,忧郁让她们聪颖,坚强,无与伦比的美丽。
她说不明白有的孩子可以为一本《西厢记》或者是《红楼梦》也甚至是一部《流星花园》之类的港台偶像电视剧一次次流泪,但我明白,只因我感动它们渲染的那种“良辰美景奈何天”、“月落玉长河”的无奈与凄迷,只因为我的生命中曾经有好几个
孩子让我为美的震撼力而刻骨铭心,只因我也曾在孤独求索中像
孩子一样一次次泪流不已。
她说她是一个感元素很少的
孩子,我不相信,因为在我的面前她总是柔
似水、缠绵悱恻,令我感到温柔的窒息。她只是对自己驾驭
感的能力不够自信,她不愿去冒险,更不敢轻易去尝试。
她经常说起,生的意义就是自身价值的实现,我一时间忽然陷
迷惘,因为我知道穆斯林的葬礼就是洗
净不着片缕的尸体,再用几尺白布工整地里起,自身的价值,应当毫无例外的如此而已。所以,“有道”和“无道”对于灰暗的
生又有何区别?
她说她喜欢响乐与古典音乐,我说听古典音乐还有点感觉,
响乐太“寂寞”了,一种声响的寂寞。她可能会以为我缺少内涵或者太富于哲理,我不想辩解什么,或许以后她会渐渐明白。
说话间,我忽然问她,觉不觉得我的格很柔顺,她说不是呀。其实那天我想告诉她很多很多:很长一段时间,妈妈是把我作
孩子养大的,我也因此柔顺,细腻,而又多愁善感。
我有自信,文学、音乐、绘画甚至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逃不脱我的眼睛,因为我对它们有种天生的敏锐、敏感,因为我坚信类的心灵是相通的,艺术因此而相通相融。我不敢用心去聆听
响乐,只因为
响乐让我恐惧,于是我不得不换一种平和的方式。
我喜欢帕格尼尼,仅仅因为他能故意扯断一根小提琴弦,用其余的三根完美地演奏乐曲。我喜欢贝多芬,仅仅因为他的童年那样不幸,他的失聪让他最有资格为命运谱写不朽的乐章。我喜欢柴可夫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