弑母的“大和”文化与“骷髅墙”的启示(2/3)
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。
同样是东方文化,本的这部电影却是反中国的“孝道”文化而行——“弑母”。而在中国,只有牺牲晚辈,才算是崇高和伟大。
“这是否说明了中国的老都很自私?”阿东问。
罗武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说:我曾经在一家杂志封二看到一幅照片,是一爿“骷髅墙”的近镜聚焦。这墙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片骷髅。
摄影者撰文说,许多年以前,在这荒寒的高原,有一位高僧临死前留下遗言,说他死后,希望把他的放在高高的山坡上。他要永远看着这里的山川
月,留恋着
世间美好的一切。
“他清贫地过了一辈子,还认为活得不够,还不希望死去。”罗武耸耸肩说。
阿东若有所悟:哦,原来中国老的“自私”是因为他们“怕死”,即使死后,也要对
间有所管理和看护,他们对晚辈总是处于一种“不放心”的状态。得“道”的高僧尚且如此,而况俗
乎?
罗武又接着“骷髅墙”的故事说:后来,这一带都学这个高僧的样,留下遗嘱,死后,留下
颅看这里的蓝天白云。
然而,有一天,当摄影家带着友想再去寻找这个地点时,却发现变了样——“骷髅墙”被推掉了。这里成了一个什么生产基地。
那一刻,他失望极了。可是友却十分高兴,她原本就不想来看什么
墙的。
回去的路上,他跟友一句话也不说。
友想跟他说话,他竟不愿开
。
就这点小事,他们竟然分手了。
脆弱的生命,更脆弱的啊。
摄影家写下这段文字并不是为一段的结束而惋惜,而是为
友当时不理解他难受的心
并最终导致分手而难过。
罗武说,这其实也是一种嫉妒的感,因为,在摄影家
友看来,摄影家对骷髅墙的感
比她还
。她嫉妒,但这种嫉妒又不是吃醋的那种对
的占有,而是一种对
的蔑视。那
孩子一定会想,既然自己在他眼里连一堵骷髅墙都不如,那跟他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呢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